Ray的對話

關於個人體驗

雷:「我覺得很矛盾,基督信仰最吸引我的多半不在教會發生,大部分都是在我獨處的時候,而且是基於這些經驗使我這幾年來不曾懷疑過祂的真實性。」

Ray:「這正是電影『接觸未來』要表達的意思,它在諷刺科學中的那套凡事要求證據的實證主義,清大不是有一位鍾振凌教授是雷爾協會的信徒嗎?我相信他遇見火星人的個人體驗絕對與你我一樣真實。」

雷:「我曉得依賴感覺是很危險的一件事,但是學園已經到了要我否定聖靈的感動的地步,他們強調事實為第一,但是他們的教導又是那樣的不合人性,幾可說是要求信徒在沒有源頭力量的支持下的情況去遵行上帝的律法。在遇到信徒已經無能為力時,他們只會說聖經上的話是事實。」

Ray:「基本上你要曉得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教會或組織是完美無瑕的,這牽扯到知識論(Epistemology)的問題,歷世歷代的哲學家們都在設法去定義什麼是認知,於是才有觀念論(Idealism)及實在論(Realism)的對立,學園的教導基本上是傾向於後者,對於成千上萬的非基督徒來說,聖經上白紙黑字的存在確實是個無庸置疑的事實,問題在於將近80%的基督徒因為靈界的阻撓而沒有接收到上帝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所以我的建議是,與其一味的紙上談兵不如來為這件事禱告。」

律法主義-撒旦的另一隻手

雷:「可否談一談你對尼采的看法?」

Ray:「基本上,上帝的恩典是不會叫人主動的拒絕祂的。以出生在父親為牧師的良好基督教家庭,小時候被玩伴們稱作『小牧師』的尼采,之所以會寫出這麼多毀滅性的東西來影響後代,當世腐敗的教會要負極大的責任。交易是有需求才有供給,直到今天大部分的信徒都只看到這些,卻忽略了撒旦的另一隻手正無時無刻地在教會中推動著矯枉過正的律法主義。」

雷:「可否稍作解釋?」

Ray:「這個名詞在巴刻的『簡明神學』中有詳盡的解說,耶穌和罪人一同吃喝,對於外表敬虔、內裏卻是污穢不堪的法利賽人卻是深惡痛絕。過於律法主義傾向的教會不僅不造就信徒,反而使信徒更加遠離上帝。馬太福音(21:28-32)的比喻就是一個例子。」

雷:「這正是我不想去教會的原因。」

Ray:「所謂聚會主義(Meetingism)是小規模的教會為求生存爭取信徒才發明出來的教導。校園的佈道訓練中有強調希伯來書(10:25)中的『不可停止聚會』的意思是不要使停止聚會成為一種習慣(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在吳恩溥牧師的『青年信仰問題』中是以在同一個家庭,有著同一位天父彼此卻不和睦的兄弟來比喻當今眾教會的分裂。可否說一下你停止聚會的動機呢?」

教會是「醫院」嗎?

雷:「我曾聽我義父說:『不要再跟我提到教會,一聽到教會我就火大!都是不正常的!』我的感受正是如此,問題弟兄製造問題弟兄,問題輔導製造更多問題慕道友。我可以舉出至少三個我個人的例子,下面是其中一個:

有好一陣子沒有跟大家見面了,現在我正面臨一個抉擇:換教會。

在我大一開始投入教會時,我作了一個錯誤的選擇:留在中學生團契當同工,那時和我同年紀擔任同工的是一位弟兄和兩位姊妹,他們是高中就開始在一起了,可說是很要好的屬靈同伴。我當時沒有太注意這種情況,把所有心力都擺在他們身上,結果是他們講的笑話我聽不懂,團契的許多事務只有他們三個知道。我永遠忘不了有一次在營會中他們向弟弟妹妹們分享他們屬靈同伴的種種,我一邊聽,我的心在滴血。我有向輔導談過這件事情,他們對於此事都是覺得無可奈何,我曾經想盡辦法把同學帶來教會,好組成一個團體與他們相抗衡,結果一直沒有成功。在他們的畢業感恩見證會上,他們三人合演一齣戲,當他們在台上翻開舊相簿提起過去的種種時,我無法自制,大聲踏步地走出教會。第二天輔導有責備我,但我覺得受傷害的是我,於是我對那位輔導也開始帶有恨意。現在他們其中一人已經出國,只要我回到教會,我就要面對他們兩人,我不是那種可以「匿怨而友其人」的人。明天開始我將會到另一個教會去,願主祝福這個全新的開始。」

Ray:「唉!只要是人都會有軟弱的,我們可以想像如果由耶穌本人來將眾教會統一並親自帶領,祂至今也許已經征服了大半個地球。其實現今身為牧長的多半在被見證主義(Witnessism)所捆綁,這種思想出自Herny Cloud的『改變帶來醫治』中P.185

我必須完美,他們才會尊敬我的基督徒生活。

這是一個異端。人應該尊崇基督,而非我們。我們要讓人知道耶穌是救主,拯救我們這種人,所以他們也會被引導進入恩典,而非屬靈的自我陶醉。聖經舉出許多領袖的失敗,而顯出神的恩典能力,非人的能力。要求屬靈的尊敬是怕失面子,並拒絕恩典和饒恕。

其實牧師站在講台上面本身和會眾就有一種距離感,他們的問題還要自己解決,這是非常不人道也不是合乎上帝旨意的現象,國外有一位牧師就是在一次講道中坦承自己犯了姦淫,接著是信徒們一個一個的卸下防衛,最後帶來了這個教會的大復興」

返回首頁
Free Web Hosting